磁帶可儲存的內容多種多樣,同樣的,磁帶也多種多樣,比如,用于儲存視頻的錄像帶,用于儲存音頻的錄音帶(包括reel-to-reel tape、緊湊音頻盒帶(Compact audio cassette)、數字音頻帶(DAT)、數字線性帶(DLT)、8軌軟片(8-track cartridges))等等各種格式的磁帶),用于計算機的磁帶(在1980年代曾被廣泛應用,但現在已經不常用)。磁帶按用途可大致分成錄音帶、錄像帶、計算機帶和儀表磁帶四種。 錄音帶:20世紀30年代開始出現,是用量最大的一種磁帶。1963年,荷蘭菲利浦公司研制成盒式錄音帶,由于具有輕便、 耐用、 互換性強等優點而得到迅速發展。1973年,日本研制成功Avilyn包鈷磁粉帶。1978年,美國生產出金屬磁粉帶。由日本日立瑪克賽爾公司創造的MCMT技術(即特殊定向技術、超微粒子及其分散技術)制成了微型及數碼盒式錄音帶,又使錄音帶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并使音頻記錄進入了數字化時代。中國在60年代初開始生產錄音帶,1975年試制成盒式錄音帶,并已達較高水平。 錄像帶:自從1956年美國安佩克斯公司制成錄像機以來,錄像帶已從電視廣播逐步進入到科學技術、文化教育、電影和家庭娛樂等領域。除了用二氧化鉻包鈷磁粉以及金屬磁粉制成錄像帶外,近年來日本還制成微型鍍膜錄像帶,并開發了鋇鐵氧體型垂直磁化錄像帶。 計算機帶:計算機帶作為數字信息的存貯具有容量大、價格低的優點。主要大量用于計算機的外存貯器。 儀表磁帶:也稱儀器磁帶或精密磁帶。近代科學技術,常需要把人們無法接近的測量數據自動而連續地記錄下來,即所謂遙控遙測技術。如原子彈爆炸和衛星空間探測都要求準確無誤地同時記錄上百、上千個數據。儀表磁帶就是在上述需要下發展起來的,它是自動化和磁記錄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對這種磁帶的性能和制造都有著嚴格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