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語屬于芬蘭-烏戈爾語系,在前蘇聯以外的世界上只有三種語言屬于芬蘭-烏戈爾系,它們是芬蘭語、匈牙利語和斯堪的納維亞北部區域的拉普蘭方言。
與芬蘭語最接近的親屬語言是愛沙尼亞語,卡累利阿語,外坡思語(Veps),呂德語(Lude),沃特語(Vote)和立沃尼亞語(Livonian)。這些語言使用于芬蘭灣南部和東部區域。其中芬蘭語和愛沙尼亞語使用最為廣泛,詞匯和語法也比較接近。經過短期聯系之后,芬蘭人和愛沙尼亞人可以相互聽懂對方的語言。而芬蘭語和匈牙利語關系較遠,它們的親屬關系也只能根據歷時語言學的背景來確定。一般來說,芬蘭語與匈牙利語的距離,如同德語和波斯語的距離一樣遠。
芬蘭語是一種膠著語,動詞、名詞和形容詞都有格的變化,也是一種綜合語,詞與詞之間的語法關系主要靠詞本身的形態變化來表示,所以看其印刷的文字,即使是地名如“Beijing”其詞尾有許多種變化。如“Beijingilainen”是“北京人”,“Beijingissa”是“在北京”,“Beijingista”是來自北京”。由于大多數歐洲語言都屬于印歐語系,芬蘭語詞根和絕大部分其他歐洲語言差別很大,又因其語法非常繁復,所以被公認是比較難學的語言。除了從外語借詞(大部分來自日爾曼語言)以外,芬蘭語中那些很長的詞(神常是復合詞)同其在印歐語言里的對應詞毫無相似之處,甚至芬蘭語中不同國家的名稱也常常難以辨認。例如:Suomi(芬蘭)、Ruotsi(瑞典)、Tanska(丹麥)、Saksa(德國)、Ran ka(法國)。名詞的格的數目多的使人吃驚,拉丁語有五個格,俄語有六個格,而芬蘭語卻不少于十五個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