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口譯活動的即席性很強,它除了要求譯員有扎實的雙語功底、熟練的雙語轉換技巧和商務領域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有超強的記憶力,來保證信息記錄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有效記憶即指對信息進行的短期或長期的準確而完整的儲存。在商務口譯實踐中,信息缺失現象并不是緣于譯員先天的記憶力的貧乏,而是譯員還沒有找到有效可行的記憶方法,還沒有掌握相應的記憶技巧來對信息進行有效的儲存。有效記憶是成功商務口譯的根本保障。下面將從口譯實踐中的記憶為切入點,探討如何有效地提高記憶效率。 一、作好精確的語言輸入 根據近半個世紀來的研究,認知科學家認為記憶有三個系統,或三種信息儲存機制,即感覺儲存、短時儲存和長時儲存。其中,首要的儲存系統為感覺儲存??谧g實踐中的感覺儲存過程就是,譯員通過自己的雙耳捕捉話語信息,但人的感覺儲存只能延續0.25~2.0 秒鐘,但其容量很大,而且信息內容如果受到注意就會轉入短時記憶,達到有效的記憶的目的。而想精確地抓住話段信息,必須首先抓住稍縱即逝的信息輸入的時機,有效、精確而完整地輸入原始的、未經任何加工的信息,實現信息記憶之初的感覺儲存,為接下來的記憶加工奠定好穩固的基礎。
也就是說,準確無誤聽懂源語言話段中的字、詞、句是有效記憶的首要步驟,也是成功商務口譯最關鍵的第一步。 二、關注話段信息的整體意義 試驗表明,無序的信息,盡管信息量不大,盡管有了成功的語碼輸入即成功的感覺儲存,也不能在人的大腦中形成有效的記憶。而一旦這些信息被賦予了意義,它們才可能長久地牢固地儲存在人的記憶中。例如,圓周率的3.1415926535被注譯為“山巔一寺一壺酒(3.14159),爾樂苦煞吾(26535)”后,對無序信息的記憶將會變得快速而持久。 譯員在商務口譯活動中可以使用這種賦予語碼意義的方式對話段信息進行有效記憶,即關注話段信息的整體意義而非各個單詞的形式上的含義,它能幫助譯員在口譯過程中對話段信息的儲存更加準確而長久。 三、結合已有的跨文化知識,理解話段真實意義 在口譯過程中,理解是記憶的前提和根本,沒有理解的記憶,只能是僵硬的傳譯話段的字詞,它容易受語言和文化的局限而導致信息的流失與意義的偏差,最終導致信息傳譯的不準確。而對話段和句子的意義進行準確透徹的理解,必須通過使用已經儲存在大腦中的語言知識、非語言知識和跨文化知識。 然而,中華民族的謙遜和西方國家的直率促成了中西方文化和語言的根本不同。例如,“招待不周,沒什么好吃的”在中國是主人待客時的一句常用客套話,它并不是是主人真地感覺到抱歉和難堪,而是主人的一片真誠和熱情,希望客人不要拘束,玩得高興。而“哪里,哪里”是中國人常常用在贊美之詞后的表示謙虛之意的客套語,而非“在哪里”之意。有了這些跨文化的理解,信息的記憶就會更加準確。 四、運用語言分析、歸納、分類技巧,把握話段關鍵詞 熟練地掌握語言的分析、歸納、分類技巧、提煉關鍵詞,能夠促使大腦對話段信息的有效記憶和對句子的準確透徹的理解,因為短時記憶的的瞬間性和容量的有限性要求大腦記憶的信息組塊不能太多。 關鍵詞的提煉可以減少話段信息的組塊,信息的分類可以擴大信息組塊的容量,而信息的歸納則起著一個龍骨作用,將零散的信息組塊連綴在一起,讓信息有序而有意義地儲存在大腦的記憶中。這樣的話,在商務口譯實踐中,既不會因為信息組塊過多而不能對信息進行有效的短時儲存,也不會因為信息組塊的容量的不足而缺失部分信息,更不會讓話段信息在大腦中凌亂無序,讓疑云變得語無倫次。 |